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局部地区供电卡脖子问题,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有测算显示,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用户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带来一千瓦时电2分钱的利润空间。什么是我们的落脚点?在哪些方面能够先试?积极推进改革,不仅是在学习理解、调研摸底上,更重要的是明确我们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如今,新电改方案明确了电网企业的定位:电网企业未来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负责电网系统安全,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按国家规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经过13年的改革实践,五大任务中,我国电力行业名义上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做得相对彻底,在发电侧引入了竞争机制,允许多家办电、多种所有者办电。由政府牵头引领电力行业积极开展模拟试点,调动各方积极性,多元参与,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用我市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推进我市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再次,要把国家政策与我市实际结合起来,要找准目标。同时,由于电力行业牵涉到国计民生,需要提供普遍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事业属性;而电力输配网络具有自然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使得电力市场建设又具有一定的特性。
上述种种变化将使得地方能源企业从单一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变,不过,由于越来越市场化,对地方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也会带来挑战和风险,需要其改变之前的靠政府习惯,积极跑客户跟市场,通过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以市场竞争来获得自身发展。从当前的任务看,主要是在吃透国家政策的同时,搞清我们的具体情况,看我们有哪些重点推进领域或者重点项目要明确,掌握县区、开发区和企业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诉求。电能替代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散烧煤消费约7亿-8亿吨,主要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农村生产生活等领域,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20%,远高于欧盟、美国不到5%的水平。
因为从周期上来看,增加清洁能源的发电比重,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鼓励电能替代企业与风电等各类发电企业开展双边协商或集中竞价的直接交易的同时,还提出创新辅助服务机制。同时,也要改革成品油消费税,使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对石油的消费。其次,要加速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
在设备投资方面,鼓励各地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支持电能替代;鼓励电能替代项目单位积极申请企业债、低息贷款,采用PPP模式,解决融资问题。推进电能替代须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完善税收政策《意见》提出了四个电能替代重点领域:一是北方居民采暖领域。
三方面着手鼓励电能替代电能替代是一种清洁化的能源消费方式,难以完全通过一般的投资回报方式进行回收。也有观点指出,推进电能替代将使电能服务更加舒适、便捷、智能,还能提升部分工业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就直接用于燃烧,汽车、飞机辅助动力装置、靠港船舶使用燃油等因素,致使大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因此,加快配电网的改革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样一来,推进电能替代非清洁能源的做法才能落到实地,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针对各类车辆、靠港船舶、机场桥载设备等,使用电能替代燃油。主要针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城区、郊区、农村等还大量使用散烧煤进行采暖的地区,使用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暖器、电热膜等多种电采暖设施替代分散燃煤设施。《意见》规划了推进电能替代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为全面推进电能替代提供了政策依据。
此外,电能替代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电力消费,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当前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等问题。在放开配电网建设方面,郭焦锋建议,由电力公司来垄断建设配电网的政策要放开,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营。
郭焦锋认为,通过电能替代煤炭和成品油,一是能够在终端消费环节优化能源结构,让更多的消费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二是可以改善环境,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三是汽车使用电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电力需求,改善电力供过于求的状况。电、热生产企业和用户投资建设蓄热式电锅炉,提供调峰服务的,将获得合理补偿收益。
除此之外,郭焦锋认为,还应尽快出台有利于环境治理的税收政策,比如环保税,加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的治理。四是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主要是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本身的需要,如储能设备可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较大,电力替代主要能够解决终端能源的问题一旦相互开放、交易活跃、跨省区的全国性电力市场搭建成型,就会从需求侧激发储能产业创新行业技术,提升商业模式,最终形成可推广的储能技术及商业模式。尤其是能够促进电网企业补短板,加快推进电网线路输配能力的高速、高质、高量建设,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创新升级。
其一,输配电价改革有效放开两边,发电方与用户双双解放。其有利于协调各级电网的发展,确保输电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其次,特高压电网的广泛运用有助于解决区域市场不匹配的问题。
储能公司可比作供货商(发电厂)及快递公司(电网公司)的仓库,其直接改变了电力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过去的电价机制是管住两头挤中间,发电侧的上网电价和销售侧的目录电价是国家发改委定价,中间留有模糊成本。
输配电价获批以后则是管住中间放两头,相当于电网公司获准了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标准,用户方和发电方的价格可以全部放开,所有企业都可以进入市场实行直接购电,最终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这也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廉价的电力产品。因此应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以搭建电能的高效输配网络,并尝试从应用端入手刺激储能产业发展,构建电能的低成本中转站。
其二,管住中间但也激活了中间,推动电网企业转型升级。一要大力发挥特高压电网技术优势。对电网企业而言,过网电量越大,收入就会越高;而定价机制越合理,用电企业越会积极用电生产。二要从应用端诱发储能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首先,特高压电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对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技术要求意义重大。如此一来,既能提高电网企业的运行效率,强化其成本约束;也能提升电网公司在过网定价环节形成良好机制的动力。
自电改9号文出台以来,各地电力改革探索不断深入,发改委也在近日同意云南、贵州两省作为首批综合电改试点,彰显了国家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坚定决心。储能公司越能发挥好仓储作用,就会有越多的能源载体从化石转化成电力来开展交易,同时储能能够实现平滑输出,消除昼夜峰谷差,满足新能源发电平稳、安全接入电网的需求,是涉及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性技术。
电网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原来统包统销的购销价差,转变为按照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从制度上使电力市场有效竞争与自由交易成为可能。
新一轮电改意义重大,务必软硬兼施:软的层面,应从制度上以价格的自由竞争为改革核心,放开两边,管住中间;硬的层面,应从技术上以特高压电网和储能产业的发展为代表,为电能自由交易、输配奠定物理基础。而特高压电网和储能产业,则事关电能的流通与储存,是电力市场高效、自由交易的物质基础市场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来解释: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去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经济学就是要寻找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没有定价,没有市场化,由于市场交易者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交易会引起社会额外的损失或收益。计划体制下,电力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电力的分配方案,特别是在电力不够用的情况下。
5为什么要打破垄断?一个行业的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自然垄断、法律垄断及资源材料。集中决策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总体的目标,包括经济、环保和公平等各个方面。
结论:改革过程中要区分清楚目标和路径(或手段)的区别,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路径和手段需要根据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等的变化不断调整。法律垄断和资源垄断比较容易理解。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